大同傳統(tǒng)民俗文化傳承與認知情況調(diào)查問卷
尊敬的受訪者:
您好!我是一名初三學生,正圍繞“大同傳統(tǒng)民俗文化傳承危機”開展調(diào)研,旨在了解大家對大同民俗文化的認知、參與及看法,為家鄉(xiāng)民俗文化保護提供參考。問卷匿名填寫,數(shù)據(jù)僅用于調(diào)研,預計占用您3-5分鐘,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
1. 您的年齡:
A. 12歲及以下
B. 13-18歲(青少年)
C. 19-35歲(青年)
D. 36-59歲(中年)
E. 60歲及以上(老年)
2. 您的身份:
A. 學生
B. 上班族
C. 自由職業(yè)者
D. 退休人員
E. 其他
3. 您在大同的居住時長:
A. 土生土長的大同人(10年以上)
B. 外來定居(5-10年)
C. 短期居住/求學(1-5年)
D. 游客/臨時到訪(1年以內(nèi))
E. 從未來過
4. 您是否了解大同的傳統(tǒng)民俗/非遺項目(如陽高賽戲、新榮碓臼溝秧歌、靈丘制針/搟氈、大同面塑等)?
A. 非常了解(能說出5個及以上項目及特點)
B. 一般了解(能說出2-4個項目)
C. 不太了解(只聽過1個或沒聽過具體項目)
D. 完全不了解
5. 您主要通過哪些渠道了解大同傳統(tǒng)民俗文化?(可多選)
A. 學校課堂/課后活動
B. 家人/長輩講述
C. 本地民俗活動(如社火、廟會)
D. 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等)
E. 景區(qū)宣傳/旅游體驗
F. 其他(請補充)
6. 以下大同傳統(tǒng)民俗/非遺項目,您能準確說出1個及以上“傳承現(xiàn)狀”(如是否有傳承人、是否常見)的是?(可多選)
A. 陽高賽戲
B. 新榮碓臼溝秧歌
C. 靈丘制針技藝
D. 靈丘搟氈技藝
E. 大同面塑
F. 其他(請補充)
G. 以上都不能
7. 過去1年,您是否參與過大同傳統(tǒng)民俗活動(如社火表演、非遺技藝體驗、民俗廟會等)?
A. 多次參與(3次及以上)
B. 偶爾參與(1-2次)
C. 想?yún)⑴c但沒機會
D. 沒參與過,也不想?yún)⑴c
8. 若您參與過民俗活動,參與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選,未參與可跳過)
A. 興趣愛好,喜歡傳統(tǒng)文化
B. 家人/朋友邀請
C. 旅游打卡,湊熱鬧
D. 學校/單位組織
E. 其他(請補充)
9. 您是否有過“大同傳統(tǒng)民俗文化深度體驗”(如跟著傳承人學面塑、看賽戲完整演出、親手嘗試搟氈等)?
A. 有過,體驗感很好
B. 有過,但體驗感一般(如流程簡單、講解不足)
C. 沒試過,但很想嘗試
D. 沒試過,也不想嘗試
10. 若您想體驗民俗文化,最大的困難是?(可多選)
A. 不知道哪里有體驗活動(如找不到非遺展示點)
B. 活動時間和自己的時間沖突
C. 體驗需要花錢,性價比不高
D. 覺得“老古董”沒意思,沒興趣
E. 其他
11. 您認為大同傳統(tǒng)民俗文化(如賽戲、手工技藝)是否面臨“傳承困難”?
A. 是的,很多項目快沒人傳了
B. 有一些困難,但還能維持
C. 不清楚,沒關(guān)注過
D. 不困難,現(xiàn)在知道的人還挺多
12. 您覺得導致大同民俗文化傳承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選)
A. 年輕人沒興趣學(覺得不如現(xiàn)代娛樂有意思)
B. 傳承人太少/年紀太大,沒人接班
C. 沒地方展示/體驗,知道的人少
D. 賺不到錢,沒人愿意靠這個謀生
E. 其他
13. 如果有“大同民俗文化志愿者活動”(如幫傳承人記錄技藝、在社區(qū)宣傳民俗知識),您是否愿意參加?
A. 非常愿意
B. 可以試試,看具體內(nèi)容
C. 沒時間,不參加
D. 沒興趣,不參加
14. 您覺得怎樣能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關(guān)注大同傳統(tǒng)民俗文化?(可多選)
A. 拍有趣的短視頻(如“非遺傳承人日?!薄懊袼桌渲R”)
B. 在學校開民俗興趣課(如學面塑、剪窗花)
C. 在大同古城設“非遺一條街”,集中展示和體驗
D. 把民俗元素加進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如印著賽戲圖案的筆記本)
E. 其他
關(guān)閉
更多問卷
復制此問卷